慘淡!2.79萬只私募產品平均收益-8.05%!管理期貨類獨“正”,4月也跌了!十多家百億私募緊急自購!期貨公司資管環比微增

今年以來各類不確定因素頻發,A股整體振蕩下行,尤其是3月和4月均跌幅較大。
在疫情與外圍市場的雙重影響下,私募基金今年的收益也差強人意。私募三方平臺的數據統計顯示,截至今年4月底,27909只私募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為-8.05%,正收益占比為23.38%。
而從今年百億私募的情況來看,截至4月底,管理規模超百億的私募機構數量為109家,在上述私募三方平臺上有業績記錄的90家百億私募今年以來平均收益-12.60%,其中9家百億私募取得正收益,占比10%,主要來自上海。
雖然收益并不理想,但不少私募機構對市場的長期穩健發展還是充滿信心。截至今年5月19日,已有19家私募宣布自購,自購金額達27.65億元。百億私募就有15家,合計自購金額26.38億元,成為自購陣營的主力軍。其中寧泉資產、石鋒資產、凱豐投資、九坤投資、景林資產、漢和資本、永安國富、幻方量化、靈均投資的自購金額均超過1億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從私募八大策略看,數量最多的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平均收益-16.41%,其余策略的平均收益也均為負,僅有管理期貨策略獲得4.28%的正收益。
但管理期貨策略在4月的平均收益率略有收窄,年內平均收益率從3月的4.67%下降到了4.28%。期貨市場4月以窄幅振蕩為主,缺乏明顯趨勢,是策略表現受限的主要原因。不過,管理期貨策略仍然是今年以來表現最好的策略。
今年以來,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的發展也保持了平穩增長。從中國期貨業協會的統計看,截至2022年4月底,共有129家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,10家以子公司形式開展業務。期貨經營機構正常運作的資產管理計劃共1800只,環比增長0.28%,較去年同期增長22.7%;凈資產規模3530.61億元,環比增長1.11%,較去年同期增長43.25%。與去年年底的數據相比,今年以來,期貨經營機構資產管理計劃增加了74只,但凈資產規模減少了12.04億元。
從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的產品投資類型來看,規模最高的是固定收益類產品,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共586只,規模333.82億元,占比9.46%。其中,4月新增商品及衍生品類產品18只,規模5.75億元,但在占比上較3月底的9.82%稍有下降。
具體來看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,今年4月底存續的586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主要資金來源為自然人和銀行,其中自然人資金126.22億元,占比37.81%;銀行資金103.80億元,占比31.09%。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投向以期貨期權為主,規模72.63億元,占比21.41%。其中商品期貨52.30億元,占比15.42%;金融期貨17.21億元,占比5.07%;場內期權3.11億元,占比0.92%。
在產品管理方式上,期貨公司資管業務以主動管理為主,共1375只,規模2437.87億元,占比69%,期貨公司資管行業的主動管理能力愈發明顯。
從資管業務行業內期貨公司的管理情況來看,截至今年4月底,行業的管理規模的中位數為3.68億元,較3月底的3.96億元下降0.28億元。而從期貨公司資管產品規模排名情況來看,排名前五的期貨公司的資管業務管理規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。排名第一位的期貨公司的管理規模占到行業管理規模的34.87%,較3月底增長0.46%。規模排名前十的期貨公司管理規模之和已近占到全行業管理規模的76.55%,較3月底增長0.83%。
另外,行業中,截至今年4月底,資管產品數量小于5只的期貨公司共42家,占比37.5%,相較3月底減少4家;產品規模合計小于5億元的公司共67家,占比59.82%,較3月底增加2家。
從期貨公司資管業務收入情況來看,今年4月,期貨經營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收入6931.82萬元,總支出5206.6萬元,凈收入1725.22萬元。今年前4月累計收入32467.35萬元,累計支出25957.99萬元,行業累計凈利潤6509.32萬元。
0人
- 每日推薦
- 股票頻道
- 要聞頻道
- 港股頻道


- 國常會:調增8000億信貸馳援基建!
- 神州十四號成功出征!這些上市公司產品為其“保駕護航”
- 突發!集裝箱爆炸致死49人!烏核電站遭導彈極限威脅
- 中信建投:俄羅斯限制惰性氣體出口,或再次加劇全球芯片供應短缺
- 【機會挖掘】端午小長假樓市回暖 關注地產板塊四條主線
- 財政部部長:堅決實現“雙碳”目標
- 投資避險指南:端午節國內旅游收入同比下降12.2%、蘋果AR/VR頭顯的發布或推遲到明年、4月大中小尺寸TFT LCD面板的總出貨量下降
- 猛料來襲!蘋果開發者大會將推新AR技術?還有多項經濟數據值得注意
- 韓國發布“K半導體”戰略 全球半導體爭霸戰升溫活期理財七日年化2.6%
- 利好消息速遞:第二批風光大基地項目即將啟動、蘇州到2025年要建成充電樁20萬個、國家發改委會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共同推進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建設